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項目、天津濱海新區建設、紐約世貿中心再開發計劃……這些大型項目將成為阻礙城市正常演變的絆腳石,還是糾正過去規劃失誤的機遇?11月19日,由易道公司和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主辦的“改變與演變”城市規劃論壇上,國內外眾多規劃師齊聚一堂,各抒己見。
“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不但是北京的新綠肺,也給市民帶來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型開放空間和公共使用理念,是社會發展深層需要的外在表現?!鼻迦A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尹稚的觀點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。此外,他還指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,北京國貿中心一期被批準,喻示著中國日益開放,開始真正接受外向型經濟;九十年代,中關村建設突飛猛進,表明中國人開始接受知識也能創造財富,反映了社會發展知識型經濟的迫切需要。這些都表明影響北京城市大發展的大事件而非大項目。
既然這些大型項目是社會需求的一種外在表現,如何使其體現最大的科學性就成為重點。對此,易道亞洲區總裁喬全生認為,大型項目應該給被改變的場所一個持續發展的空間,符合其正常演變規律,否則只能為以后的發展自添煩惱。
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分局局長霍兵也有相同觀點,他指出,天津濱海區在最初規劃中,綜合了天津是一個傳統城市等一些特性,明確規定新區建筑物不能設計的太高,整體分格不能做成浦東新區得樣子。這一規劃就是考慮到既適應近期建設,又符合長遠發展,以及自然生態環境和城市文化等需要。